欢迎访问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网站。

马来西亚家园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新用户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0453|回复: 5

马来西亚天津村溯源:创天津人集体海外移民历史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0

好友

14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发表于 2013-3-25 18:20:58 |显示全部楼层
  惊悉,马来西亚有个天津村!虎年春节在即,本报特派记者肩负天津人民的使命,飞赴马来西亚,去探访在那里生存繁衍了近一个世纪的天津人。故乡媒体专程万里探访自己的侨民,这在全国媒体当中尚属首次。
  半个月的探访,本报不仅对当年108户天津人为何举家迁徙南洋、怎样艰苦打拼扎根南洋有了深入的了解,而且刻骨铭心地感受了血脉相传、血浓于水的同根乡情。97年来,这些天津人已从第一代的439人繁衍至第六代近万人,从第二代开始,他们就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了,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,他们才有机会回国寻亲认祖,但天津人骨子里的淳朴、幽默、勤劳、义气却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上体现。他们时刻惦念着祖国和家乡,他们都以自己的华人身份自豪,他们的故事仿佛一部长长的电视连续剧,且听记者为您细细道来——
 
 天津移民源于中英政府协议
  记者获得一份1913年英属北婆罗州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之《英属北婆罗州招殖华民条款》,收录在民国十四年增订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国际条约大全》中。条款详细记载当时的英属北婆政府以怎样优厚的条件将华北移民“请”到北婆罗州来。
  条款共十三条。原文如下:
  一,每户应给地十英亩,倘该租地之人表明尚能多种,自应再行添给,至添给之时情形与初给无异;
  二,给地情形每年一英亩纳租钱五毛,初一二年并不收租;
  三,若该民每年应照此等所纳微末之租,即可作为该地之主,准其转售妥当之华人;
  四,该民往婆罗州时,川资由政府筹备。每日每男丁给日费三毛五分,亦由政府颁发,俟有收成即行停止;
  五,若男丁携有眷口,川资由政府筹备,日费一项亦由政府添发,以便安然过渡。俟遇收成停止其多给之细数,经北婆罗州总督与华政府所派协同殖民之员商定;
  六,该民如不服水土,或有情形不合者,政府可资遣仍归故土,此节不必预向该民声明,不过为两政府商定之举;
  七,婆罗州政府担保华民于到婆罗州之时,即为觅房安插,未到之先预为指定居住地点;
  八,现在言明该民所种之地,至少以一半种稻,或插椰子咖啡花椒,似此等常植之物种植之初,粒种一切由政府发给,并教以种植之法;
  九,华民一到,所有农器如实不能自备,亦由政府筹给,但农器之价,当时不能交纳,即以该地作保;
  十,殖民孩提由政府特备学堂读书;
  十一,倘华民遇有死亡,灵柩如愿回籍者,由政府发川资送回天津;
  十二,华民到婆罗州无须订立合同;
  十三,初次华民登船赴婆罗州时,应由中政府派员同往,以便将所有情形回报政府。
  同时,北婆罗州政府也订立了招殖华民章程,所列条款十一项。条款中包括中国政府可商明英国政府派遣领事常驻该处,以便照料华民一切利益。此条款引致中华民国政府在1914年即在北婆罗州设有领事馆。后因引进华北移民花费巨大,英殖民政府取消了进一步招殖的计划,使得亚庇成为东南亚仅有的华北人聚居地。而华北集体移民,通过政府关系订立合约,也为民国成立后仅见。
 
 开创天津人集体海外移民的历史
  1913年9月20日,108户拖家带口的天津人总共439人,相约来到天津塘沽港,准备登船去南洋一个叫做北婆罗州的地方。对未来充满向往的他们很快就熟络起来,他们还不知道,这次旅程一旦踏上,很多人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!大家登上一艘英国轮船,漂流了8天8夜来到香港,又转船上了史得利船务公司一艘名为“加洋号”的崭新轮船,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烧煤的轮船,这些只见过帆船的人们感到新奇不已,可是很快,船上的淡水不够喝了,一些人因不适应炎热气候和海上漂流的辛苦,生起病来,大家只能互相帮衬着,用衣服接落下来的雨水喝。又经过了28天的航行,“加洋号”于1913年11月1日停靠在英属北婆罗州海滩上,即现在的沙巴州首府哥打京那巴鲁市(华人习惯称亚庇市)。由于当时只是海滩并无码头,轮船无法靠岸,男人们只有先跳上岸,将自己的小脚女人及怀抱的孩子一个一个用筐从大轮船挑到小船上,再一船一船地运到亚庇的老码头上岸。他们,就是现在近万天津村人的祖先。从这天起,他们创造了天津人集体移民海外的历史。
 
 聘中国北方人原本希望修建铁路与公路
  初期英渣打公司不允许天津村人种植橡胶树,以种植粮食品为首要,然后要他们做粗重工作,如亚庇到丹南的铁路和桥梁,开辟亚庇到兵南邦及下南南的公路等工作。后来树胶有价,天津村人为多挣一些钱,才偷偷地种植树胶。刚开始时不会种植树胶,将树胶种子硬硬埋入泥土里,而不是挖洞埋入土中,所以没有一粒可以长出芽来。后来经过了几年的实践,才取得了成功。那时这些移民才真正开始做有自己收入的工作。因为橡胶树要等五六年才可开割,天津村人在这段时间里,就以做劳力工作为生。他们在当时的码头扛货做搬运工挣零用钱养家。
  
天津村”缘何还叫“山东村”
  记者初到亚庇市,就听到这样一个说法,“天津村”也叫“山东村”,很多人误以为这批华北移民是山东人的后裔,至今仍有人习惯地将原“天津村”所在地称为“山东村”。这其中有一段真实的故事。据说当年,英殖民政府为开发建设北婆罗州,也曾招殖过一批中国南方人到北婆罗州,结果因身体瘦弱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、生活和工作,病的病,死的死。后来,英殖民政府听说中国山东人,人高马大,身强力壮,种植技术好。于是就专门派使节去中国北方招募山东人。可当他们从天津新港下船时,遇到了一个叫毛国兴的人,此人会说英语,他听说英国以优厚条件招募山东人去南洋开垦,就告诉了很多穷苦的天津朋友,这些朋友商量着都说自己是山东人,被不明就里的英国使节招了回去,后来将错就错,将聚居地命名为山东村。
  不管说法有着怎样的不同,根据沙巴华北同乡会1987年11月9日发表的《山东村父老下南洋花名册》中原籍(府、县、村)记录:来自天津府(清雍正时,天津升州为府,管辖区域包括今天津市及河北省部分地区)沧州、盐山、青县和来自今属天津的静海、武清、宁河的户数和人数占了75%以上,其余人多为逃荒而落户天津地区,然后才被招募走的,因此有理由统称移居沙巴的乡亲为天津人。后来,华北移民渐渐地将“山东村”改为“津侨村”、“天津村”,设立“津侨坟地”,墓碑上清晰地刻着祖籍河北天津等字样,让后代时刻记住自己的祖先发源地。

 108户是虚数,实际到达110户
  在很多报道和资料中,统称当年下南洋的华北天津人为108户,可记者在实地采访了解到,这只是一个虚数,实际到达北婆罗州的是110户,这其中也有一个故事。
  原来,当年英政府招殖的条件必须是有家眷的人,登记户数不少,可是到了登船的时候只来了107户及三个单身汉,因单身不符合当时的招殖条件,这三兄弟就分别认其中的三户人家为亲,这才被带上船南下。到达北婆罗州之后,英政府也按照一户的标准,分给他们每人十英亩土地,他们也就单成一户。在后来编写的《马来西亚沙巴华北同乡会族谱》中,也明确记载了最初110户人家的姓名。有意思的是,连天津村的人也统称自己为108户下南洋,大家也就约定俗成地将108户作为这一代天津村人的总数。温大人为这108户华北移民搭建了山芭(由白叶子和圆木搭成的茅屋),接着以抽签的方式分芭即分土地,按照协议为每户分发十英亩土地。因为人生地不熟,仅要找到分到自己名下的土地就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。先找到地段的就先搬进去开垦。为方便管理,英殖民政府早在移民天津新港登船时就选出13个村长,负责村民的一路起居和今后的劳作开荒。
  至1925年,仅剩73户留下来,其余又返回了中国家乡。这些留下来的天津人从此开始了他们在马来西亚的艰苦打拼。

第一集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uY2KgN8XR0
第二集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nNXuxkxTQg
第三集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ccaR2bSz34
第四集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tE-bYgeTTo

国内看不了Youtube, 得翻墙才可以,敬请原谅......


0

主题

0

好友

15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发表于 2013-3-26 10:40:40 |显示全部楼层
还有这么个故事,有机会去实地看一看

5

主题

0

好友

43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活跃会员 优秀版主

发表于 2013-3-26 13:32:08 |显示全部楼层
天津人还有这故事啊

0

主题

1

好友

136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优秀版主

发表于 2013-3-27 15:52:47 |显示全部楼层
还真是头一次听说,长见识了,有机会去KK玩顺便聊聊去,现在要是还有这政策,东马顷刻间沦陷
大马逍遥游

3

主题

1

好友

368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

发表于 2014-1-17 19:05:04 |显示全部楼层
旧中国中国人受尽了洋人的剥削和欺凌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新用户

Archiver| MM2H

GMT+8, 2024-3-28 18:05 , Processed in 0.101394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Copyright©2013-2017 MM2HCN.COM 马来西亚家园网

主要讨论马来西亚第二家园、移民、旅游、留学及定居等话题。

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,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!

回顶部